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后,中國又一次在廣袤的國土展開大規模的跨區域資源調配,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農業需要水利、工業需要電力,而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的則是算力。
“算力動起來”云網融合夯實跨區域連通
“東數西算”核心是將我國東部地區產生的數據匯集傳輸到西部地區儲存和運算處理,從而實現東西部協同、數據跨區域流動和對數據進行實時計算。對于IT基礎設施供應商而言,既是機遇,亦是挑戰。這不僅要求各企業建立自己龐大的數據中心,還需要把基礎網絡、云平臺、算力、數據和應用一體化做到TOP級別。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算力資源中每投入1元帶來的經濟收益是3~4元,數據中心的投資帶來較高的經濟外部性、利潤溢出效應。算力作為數據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正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焦點。但算力要動起來,要與數據連同,才能將價值發揮出來。
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和骨干傳輸網絡的建設者,中國電信充分發揮云網融合優勢,優化中國電信的算力資源布局,進一步降低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下一步中國電信將進一步加快在八大樞紐節點的征地、建設工作,預計“十四五”末占比達到85%;同時,進一步優化東西部比例,由現在的7:3調整至“十四五”末的6:4,為算力與數據在云間鋪好路。
讓算力聰明地動起來,“數”上添翼
如果要建立云間高速的傳輸優勢,那么數據要如何流動呢?正如我們開車習慣利用導航獲取大數據分析后的最佳路徑,那么云和網如何配合,才能讓數據找尋到通往最匹配算力中心的最佳路徑,做到成本、算力、時延的最優?這就要考驗算力調度能力了。
在“東數西算”工程中,跨地域數據交互,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應用,對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提出新的要求。作為中國電信的云計算品牌,天翼云自主研發的算力分發平臺,讓算力能夠即取即用?;谌W算力資源,天翼云結合自研的算力調度引擎、算力資源管理平臺兩大核心平臺,提供資源納管算力度量、算力分發能力,實現算力調度和數據流可控,從而達到靈活的全網算力自定義調度能力,實現算力調度無處不在。
經過10年發展,天翼云已進入4.0階段,強化了分布式云基礎設施,憑借云網融合優勢構建了云網操作系統,并以此為基礎對所有算力節點進行統一管理、調度和運營維護。
近幾年,天翼云逐漸擴大服務區域邊界,向西部地區加碼,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2+4+31+X”資源池布局,該布局與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國家樞紐節點的選址、業務定位以及核心集群與城市數據中心的分類高度吻合。其中2+4指在內蒙古、貴州,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川陜渝四大區域中心建設中心云,滿足大規模、集群化、低成本算力需求;31則是在31省重點城市布局區域云;X則是按照一城一池的標準推進邊緣云300余個地市的覆蓋,提供敏捷算力,承載就近接入、超低時延、數據本地化的近場級算力需求,覆蓋千城萬池。
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園區
通過對分布式云的統一管理,經歷了對異構多芯云間資源納管、經歷算力的感知-注冊-建模-度量,再到上層策略編排,實現對算力、網絡及成本的綜合評估,天翼云實現了性能與服務體驗雙平衡基礎上的云間最佳調度。這種在“2+4+31+X”資源池間的智能調度,為未來進一步實現“東數西算”8大算力樞紐,以及各個區域集群間的算力調度模式,進行了提前驗證與實踐探索。未來工程中遇到的難點與卡點,提前驗證解決,力爭為“東數西算”工程“數上添翼”。
“又能跑 又省錢”低碳算力助力東西部綠色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碳減排工作,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東數西算”能夠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至西部,推動國內數據中心合理布局、優化供需、互聯互通,整體有利于均衡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并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要求,推進數據中心綠色發展。
12-07????來源:中國IDC圈編譯
05-09????來源:AET電子技術應用
10-23????來源:網絡整理
11-13????來源:網絡整理
04-25????來源:網絡整理
02-19????來源:網絡整理
12-09????來源:網絡整理
05-27????來源:網絡整理
03-07????來源:網絡整理
04-02????來源: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