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的英偉達,真實的英特爾

看到英偉達的成功,說英特爾不羨慕那是假的,于是,轉型IOT和人工智能,收購Altera、Movidious和Mobileye,英特爾帝國也開始了,那么,未來,它能否抵擋英偉達的進攻嗎?

英特爾

英偉達的進攻

英偉達在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兇猛進攻,這讓老牌的參與者,AMD及英特爾都感覺到了壓力。

資料顯示,在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英偉達已經占據先發優勢,全球絕大多數的神經訓練網絡都是采用NVIDIA的GPU芯片,這直接推動了其業績持續增長,2017年,英偉達公布的業績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超過三成,凈利潤同比增長近六成。

在英特爾,雖然目前其在服務器芯片市場依舊占有壟斷優勢,但是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興起讓它認識到了如果不能在這些領域找到優勢,那么公司未來將面臨危機,隨后,英特爾開始了轉型,它大手筆收購了人工智能企業Altera和深度學習創業公司Nervana Systems,但是這并無法解決它缺乏GPU的問題。

而在全球芯片當中,AMD是唯一一個有實力與英偉達抗衡的公司,然而,AMD在獨立顯卡市場只有30%的市場份額,英偉達則占有絕對優勢的70%,這讓AMD備受煎熬。

因此,為了應對英偉達的進攻,近日,外媒報道顯示,Intel選擇與AMD聯手,將后者的GPU與它的CPU封裝在一起,這有助于進一步減小CPU和GPU的封裝體制,設計出更輕薄的產品,這樣,AMD可以借Intel所擁有的服務器芯片競爭優勢從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分羹,則英特爾則消除了自己缺乏GPU的弱點。

不過,這個合作被外界解讀為同床異夢——英特爾此次與AMD的合作負責人是AMD前高管Raja Koduri,他在加入AMD之前負責蘋果的顯示架構負責人,由此可見,英特爾有意獨立研發自己的高端GPU,當它成功研發出自己的GPU之后,英特爾或許就會結束與AMD的合作。

事實上,英特爾早就這么做了,轉型人工智能,它們早已經開始了。

真實的英特爾帝國

2017年10月26日,英特爾宣布2017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營收為161億美元,超過了它們預期4億美元的預算,每股收益為0.94美元,超過了0.72美元的預期。

其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即為業務轉型的成功,從英特爾的財報當中我們可以觀察這一變化:

當然,個人微機的處理器依舊是英特爾的主營業務,該業務在2017年第三季度營收為8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當然,不可否認,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英特爾相比高通,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代,這導致其個人電腦處理器業務的營收略有下滑,然而,好在英特爾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開始及時調整,因此,手機調制解調器和其他輔助技術的銷售增長正好彌補了這部分下滑。

其次,英特爾的數據業務為其貢獻了49億美元的收入,該業務相對2016年增長了7%,這部分增長主要得益于各大線上平臺銷量的增長。

對于這部分業務的構成,據英特爾公司對外資料顯示,從銷售到云服務提供商和通信服務提供商,銷售額增長強勁,但其對企業和政府的銷售額卻下降了6%,這讓增長勁頭受到了阻礙。

然后,物聯網也是英特爾收入構成當中的重要元素,只是,該部分業務雖然有明顯增長,但是盈利能力不太樂觀。

資料顯示,CCG和DCG是英特爾最大的兩家公司,但該公司仍有三家較小的企業為其財務業績做出貢獻:物聯網、non-volatile memory solutions group和programmable solutions group.

英特爾的IOT的營收為8.49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23%,這要歸功于英特爾所稱的“零售、工業和視頻領域的強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銷售額大幅增長,但利潤率卻大幅下滑,從去年同期的1.91億美元降至1.46億美元。

對此,英特爾表示,這種盈利能力的下降是“高投資”的結果——在科技公司,通常,她們需要在新產品和技術上投資多年才能最終向客戶發貨,而在此之前,這都屬于虧損,如同英特爾,盡管它們在IOT項目當中投入了巨資,但目前依舊沒有取得更大的收益,反而,最終損害了它的整體盈利能力。

最后,就是英特爾的內存業務。2017年第三季度,英特爾的內存業務營收為8.91億美元,增長37%,不過,該業務部門依舊虧損,第三季度虧損額度為5200萬美元。

對此,英特爾表示,這些損失是由于其在一項名為3D xpointx的新技術上的投資,該技術希望將其作為存儲替代,以及數據中心的內存替換。它的NAND閃存業務是盈利的,并且是內存業務收入的主要構成。

盡管一張張王牌打了出來,但是,英特爾能否抵擋英偉達的強勢進攻,依舊需要觀望。

相關推薦
新聞聚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返回列表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国产青榴视频a片在线观看